一、考情介绍
16世纪,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同时教会向民众兜售赎罪券,这一举动激起了马丁·路德的反感,他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次改革打击了宗教教会势力,既是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政治运动。在考试中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也会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起对比考察,题型多以单项、材料分析题以及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故为大家精选部分题目,以供大家练习。
二、典型例题
1.美国著名的神学思想史学家奥尔森说,马丁·路德“自视为卑微的修士与神学教授,却使整个世界天翻地覆”。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
A.使德国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B.在德国确立了新教的合法地位
C.提出教徒购买赎罪券即可获救
D.倡导的宗教改革具有广泛影响
2.“罗马帝国衰亡之后,通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倡导的宗教改革,欧洲从异化的教廷禁锢下解放出来,踏上了全面复兴之路。”作者认为宗教改革使欧洲踏上全面复兴之路的依据是( )。
A.宗教改革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C.宗教改革使欧洲从此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D.宗教改革使欧洲彻底打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3.14至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B.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C.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
4.“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里的“两大潮流”是指( )。
A.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并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因为称义和得救都赖上帝的怜悯,这点只有在信的行动中才能领受。人的伦理性活动的“善行”在此无任何地位。它们既不会给我们带来拯救,也不会为我们保住拯救。只有因信,才能使我们保持永生。
——(德)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的神学》
材料二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齐思和译《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520年6月24日)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德国的原因。
(2)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两种相反的主张并说出马丁·路德提倡的其中一种主张的含义。
(3)简要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并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主要意义。
【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使整个世界天翻地覆”可知,材料中奥尔森强调的是马丁·路德作为修士与神学教授,其倡导的宗教改革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D项正确;“在德国确立了新教的合法地位”和“使德国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是对德国的影响,而非对世界的影响,AB两项错误;“提出教徒购买赎罪券即可获救”不是马丁·路德的主张,C项错误。所以本题选D项。
2.【答案】B。解析:罗马帝国衰亡后.罗马教会对欧洲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垄断,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打破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控制,实际上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一场社会普及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进程,B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A项错误;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足鼎立的局面,C项错误;“因信称义”本身就是宗教思想,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B项。
3.【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A项正确;BCD三项顺序错误。所以本题选A项。
4.【答案】D。解析:“希腊之思想复活”指的是文艺复兴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束缚,复兴了古希腊人文主义,“原始基督教的复活”是说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势力,宣传“因信称义”,二者都强调人文主义,所以本题选D项;按题目顺序,应是先文艺复兴再是宗教改革,A项错误;启蒙运动宣传理性主义,与本题无关,BC项错误。所以本题选D项。
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但他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反对封建神权、教权的政治运动,B项正确;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进行了改革,A项错误;材料并非在说宗教改革的起因,C项错误;宗教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教会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而不是为了脱离罗马教廷的管辖,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B项。
6.【】
(1)宗教改革前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教会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
(2)主张:“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
含义:马丁·路德提倡因信称义,即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到拯救。
(3)主张: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
意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有利于加强王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摆脱教会压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