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解析
1.【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的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一般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组建阶段、核心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其中,在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是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无须外在监督,多数学生已经能管理和教育自已。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学生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题干中,刘老师最自豪的是他所带的班级学生无须外在监督,多数学生已经能管理和教育自己,可见这个班级处于发展阶段。C项正确。A项:在组建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尽管形式上同属于一个班级,实际上还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大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在核心形成阶段,学生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尚未形成。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成熟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建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它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不够全面。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其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仪表,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以身作则。题干中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说明王老师的行为起到了模范性作用,以身作则,是为人师表的体现。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廉洁奉公,是爱国守法的基本要求,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行为,不得以权谋私。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热爱学生,是指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D。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与修订的时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先后有两个版本,分别是1997年版本和2008年版本,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对1997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于2008年9月1日颁布实施,我国现行的就是这部2008年修订的版本。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题干中“孟母三迁”强调的是周遭环境对孟子的影响所以属于陶冶教育法。C项正确。A项: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地形成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6.【答案】A。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德育原则的识记和理解情况。题干所述出自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论语》,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从意思判断,说的是了解一个人的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这正是孔子观人之法,也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体现。A项正确。B项: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知行统一原则指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7.【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原则。颜回的这句话是对孔子教育方式的评价,是说孔子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知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这体现的是疏导原则。C项正确。A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方向性原则即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长善救失原则指的是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8.【答案】D。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题干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壮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光一样;年老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体现了要根据时代发展的不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这符合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的要求。D项正确。A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9.【答案】A。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中小学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广大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题干中,教师吴某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发表多条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A项正确。B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它要求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它要求广大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D。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其中,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说明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个性迥异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看到学生身上的特点、特长,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班内评选“创造之星”“运动之星”等。反之,老师不可以忽视学生的独特之处,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一模一样的教育方式。题干中,张老师在班内评选“艺术之星”“创造之星”“运动之星”的做法是正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D项正确。A、B两项:张老师做法的正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全面的发展。反之,老师不能仅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张老师做法未体现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