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解析
1.【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的原则。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其中民主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发扬民主,吸收学生及相关人员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坚持这一原则,不仅能够培养现代人所需要的品质,而且能激发学生及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题干中,李老师虽然工作细致、认真,但李老师并没有发扬民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来,并且还一直忽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违背了民主性原则。B项正确。A项:科学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必须按照班级管理的规律开展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人—人—人”关系,即班主任通过做人的工作而最终促进人的发展。题干中并未涉及科学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自觉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中成长。题干中并未涉及自觉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整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教育资源合理地配置,实现整体优化效应。题干中并未涉及整体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1)组建阶段;(2)核心形成阶段;(3)发展阶段;(4)成熟阶段。处于核心形成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尚未形成。B项正确。A项:处于组建阶段的班集体中的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还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大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处于发展阶段的班集体不仅是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无须外在监督,多数学生已经能管理和教育自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学生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成熟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A。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其中,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A项,上课打学生,这是对学生进行体罚,属于违法行为,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A项正确。B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王老师不认真批改作业,说明该教师没有遵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属于教师对指导评价权的应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属于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即科学研究权。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其中,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班主任张老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把成绩作为分配座位的标准。成绩好坐在教室里靠前的位置,成绩差坐在教室的后面。这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好坏,进而安排座位,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书育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C项正确。A、B两项:张老师的行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A。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原则。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这一原则是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6.【答案】D。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方法的理解和鉴别情况。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等来教育感染学生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为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因其甜美的果实与花香仍吸引许多人到树下,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来。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在德育中与此一致的方法是榜样示范法。故D项正确。A项: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或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表现在:(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也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题干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学校不仅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德育活动,而且与家长协作,通过家校共育提高学生素养,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B项正确。A项: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包括:(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是指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既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也要协调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表现在:(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A。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处理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包括:(1)尊重。学生的家长应当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应当得到教师的尊重;(2)协作。教师的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要得到家长的切实而有效的支持,就必须得到家长的理解。家长对教师的理解是建立在协作关系基础上的。在协作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家长需要得到怎样的指导,家长也知道教师需要得到怎样的支持。题干中,袁老师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没有做到与家长相互协作。A项正确。B项:学生的教育应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的责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袁老师本身做法错误,并且作为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袁老师本身做法错误,虽然老师有上下班时间,但是处理家长关系不能一味抱怨,可以寻找合适的方法,相互尊重理解、团结协作。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9.【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功能的相关内容。自我防御功能是指将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题干中,教师经常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就是想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受。因此,这种心理机制属于共情。B项正确。A项:激情是指个体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热情是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反移情是指心理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思想层面的认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为指导,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包括:(1)教师思想行为规范;(2)教师教学行为规范;(3)教师人际行为规范;(4)教师仪表行为规范;(5)教师语言行为规范。其中,教师人际行为规范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家长,重视家长的请求和诉愿,听取家长的建议,与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络。切勿对家长态度生硬,或者将责任推到家长一方,埋怨家长,要学会与家长形成合力,努力通过家校合作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题干中,吴老师当众老师在场时对家长进行训斥,没有做到尊重家长,平等地与家长沟通,违背了教师人际行为规范。C项正确。A项: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是指教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是指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对待教学工作,熟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是指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慎重地把自己的仪表行为调整到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上,对他们施以良好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