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备考网 高考志愿填报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公式汇总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公式汇总

第三章 预算管理

1.可供使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

2.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现金余缺

3.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运用=期末现金余额

4.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5.某种直接材料预计生产需要量=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该产品预计产量

6.某种直接材料预计采购量=某种直接材料预计生产需要量+该材料预计的期末库存量-该材料预计的期初库存量

7.购买材料支付的现金=本期含税采购金额×本期付现率+前期含税采购金额×本期付现率

8.期末应付账款余额=期初应付账款余额+本期预计含税采购金额-本期全部采购现金支出(包括支付前期的采购支出)

9.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该产品预计生产量

10.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成本=单位工时工资率×该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

11.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业务量预算总数

12.制造费用预计现金支出=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折旧费用

13.单位产品预计生产成本=单位产品预计直接材料成本+单位产品预计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预计制造费用

14.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15.销售及管理费用预计现金支出=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总额-折旧及摊销费用

第四章 筹资管理(上)

1.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按等额年金法)

(1)租金在期末支付:租金=【设备原价-残值*(P/F,i,n)】/(P/A,i,n)

(2)租金在期初支付:租金=【设备原价-残值*(P/F,i,n)】/【(P/A,i,n-1)+1】

【提示】以上假定预计残值归出租人所有的情况下得出的。

如果预计残值归承租人所有,租金=【租赁设备*(P/F,i,n)】/(P/A,i,n)

第五章 筹资管理(下)

 

第六章 投资管理

1.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

(1)直接法: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2)间接法: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3)分算法:营业现金净流量=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

2.净现值(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3.年金净流量(ANCF)=现金净流量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现金净流量总终值/年金终值系数

4.现值指数(PVI)=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现值

5.内含报酬率(IRR)

(1)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年金法)

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现值=0

(2)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需采用逐次测试法。

6.回收期(PP)

(1)静态回收期

①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

静态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

②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的计算方法:

把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逐年加总,根据累计现金流量来确定回收期。

(2)动态回收期

①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

 

利用插值法,即可推算出回收期n。

②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

把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逐一贴现并加总,根据累计现金流量现值来确定回收期。计算其动态回收期。

7.债券价值的计算

债券价值=未来利息的现值+归还本金的现值=PV=I×(P/A,i,n)+M×(P/F,i,n)

8.债券的内含报酬率

 

10.股票投资的收益率

(1)零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R=D/P0

(2)固定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R=D1/ P0+g=股利收益率+股利增长率

(3)阶段性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利用逐步测试法,结合内插法来求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八章 成本管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

(1)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2)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

(3)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4)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5)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6)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3.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1)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2)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4.安全边际分析

(1)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2)安全边际额=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量×单价

(3)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5.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1)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

(2)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6.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7.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8.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1)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保本额=综合保本额×该产品的销售比重

某产品保本量=该产品保本额/单价

(2)联合单位法

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该产品的销售比重

(3)分算法

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某产品的保本销量=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9.目标利润分析

 

11.变动成本差异计算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数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2.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实际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

= 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两差异分析法

①耗费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工时标准×预算产量×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②能量差异

=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3)三差异分析法

①耗费差异

=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②产量差异

=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③效率差异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3.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1)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2)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预计作业成本/预计作业产出

(3)计算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

①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②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14.责任成本管理公式

(1)成本中心

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成本×100%

(2)利润中心

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②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③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3)投资中心

①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

②剩余收益=经营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②销售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价格×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价格×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成本 /(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

(2)保本点定价法

利润=0。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

=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

(3)目标利润定价法

利润为已知的目标利润。价格×(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

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1-适用税率)

(4)变动成本定价法(特殊情况下的定价方法)

价格×(1-税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利润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5)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式中:E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价格变动量;△Q需求变动量:P0基期单位产品价格;Q0基期需求量。

②边际分析定价法

利润=收入-成本

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0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

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1.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4.现金比率: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6.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7.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全部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全部利息费用

9.应收账款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10.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2)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11.流动资产周转率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1)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平均余额÷销售收入净额

12.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13.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总额

14.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其中: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15.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16.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18.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100%

其中: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

19.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其中:本年资产增长额=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20.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其中: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

21.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2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23.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

24.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25.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

26.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其中:经营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

27.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

28.每股收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起备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xiew360.com/63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