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成功的报考者,报考者可于2023年1月3日0:00至1月8日15: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打印准考证。如遇问题,请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解决。2023国考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中公教育提醒各位考生切勿错过准考证打印时间。
点击进入>>>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安排
1. 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笔试:
2023年1月8日上午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3年1月8日下午14:00—17:00 申论
专业科目笔试:
2023年1月7日下午14:00—16:00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一直都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而片段阅读的主旨观点题又是重中之重。很多考生感觉这一块难度较大,再加之考试时间较紧,很难静下心仔细读完,这难免导致准确率下降,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对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不少主旨观点题的重点句,出现在文段尾句。此时,通过对尾句的同义转述,能快速锁定答案。今天中公教育结合例题为大家讲解一下尾句是重点的题目特征,帮助大家快速的判断尾句是否为重点,选出正确答案。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
【例题1】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中公解析】C。第一句话援引汪曾祺的观点,“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第二、三句话都是在解释这个观点。最后一句话用指代词“从这个意义来讲”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文段最后一句是主旨句,即强调诗歌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这道题,我们发现尾句用指代词对文段进行总结,尾句也就是文段重点。常见的指代词主要有这样几种:“这、哪、他、此、其、该以及一些词语:此时、这种情况下……”,所以做题看到尾句是指代词的时候,要关注一下尾句是不是文段重点。
【例题2】爱、敬畏、献身精神、同情心、辨别善恶的能力以及将理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这些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过去,孩子们是从他们所处的文化中、生活的内容里接受了这些品质。现在我们却目睹了所有这些品质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溃。如果不想让孩子们失去培养这些人类宝贵品质的机会,就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教育对培养品格的重要性
B.人类品质的崩溃对孩子的影响
C.孩子们是如何学会人类品质的
D.人类的诸多品质已渐渐崩溃
【中公解析】D。文段第一句在说爱、敬畏、献身精神等素质可以反映品格,第二句紧接着说过去孩子们可以在文化生活中接受这些品格。第三句由“却”转折强调这些品质正在崩溃,最后用假设句“如果……就……”给出问题的对策,即“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故文段最后一句假设句为重点。
这道题目,我们会发现尾句是一个假设句,而在主旨观点题中,假设句常出现在尾句,一般是解决前文问题,也就是作者想要论述的重点。所以对于尾句是假设句的文段一定要重点关注。
因此做主旨题时,可以适当关注尾句。当尾句用指代词对文段进行总结或出现假设句时,文段重点很可能就是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