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元朝的统一过程,知道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等相关历史地图的分析,建立空间概念,提高观察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元朝的统一过程。
【难点】
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并提问:毛泽东笔下的成吉思汗是谁,他又哪些历史功绩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蒙古族的兴起
教师呈现铁木真的纪录片片段,并向学生提问:铁木真对蒙古的兴起有何贡献?
学生结合视频回答: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因其功绩,故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教师出示蒙古帝国的地图并提问:蒙古是怎样进行扩张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二)元朝的建立
教师出示忽必烈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蒙古帝国疆域如此广大,那面对富庶的中原地区,蒙古贵族又是如何统治的呢?
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可知: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将统治重心从漠北转移到汉地,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作为首都。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教师补充:在元朝建立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脱离元朝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但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教师追问:在南方的南宋政权命运如何?
学生回答: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诗并提问:在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回答: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表现了文天祥的大无畏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巩固统治
教师出示驿站的图片并提问:元朝的疆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那面对幅员如此辽阔的土地,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联系和控制呢?
学生结合课本可知: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教师出示《元朝形势图》和《萨班灵骨塔遗址》的图片,请学生在5分钟内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应该如何加强对地方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
学生代表回答: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这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开端。
教师补充: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教师出示元朝对中华文明发展贡献的纪录片,并向学生提问: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华民族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的纷争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宣政院的设立使得西藏成为我国的管辖区域,这些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元朝其他统治措施的概况,了解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有没有消极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